韶山融媒讯 当国庆与中秋撞了个满怀,韶山这座魅力之城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她”以“红色圣地”的厚重底蕴为基,以“智慧治理”的创新实践为翼,以“志愿温度”的温暖传递为脉,以“青春研学”的薪火传承为魂,打造了一场集安全守护、文化浸润、精神洗礼于一体的文旅盛宴。54.63万人次游客的足迹的数字背后,是韶山对“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基层治理智慧、志愿服务精神、家国情怀培育的具体呈现。
【智慧领航:织就旅游秩序“安全网”,彰显治理新效能】
国庆期间的热度是对韶山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的一次大考。为了给游客打造一场安心、舒心的旅游环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旅游市场,多部门紧密协作,通过强化执法监管、优化交通组织、平台调度等扎实举措,韶山构建起“线上监测—线下联动”的智慧治理闭环体系。
在智慧韶山综合指挥中心,高清摄像头实时捕捉景区各重点区域动态,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对重点区域旅游秩序进行实时监测与动态调度。一旦识别喊客拉客、非法营运等异常行为,可立即固定证据并通知执法人员现场处置,实现“发现—取证—派单—处置”全流程响应。
在宁韶高速韶山收费站、游客换乘中心和景区各个交通卡口等重点区域,多部门联合执法队采用“定点值守+流动巡查”模式,对喊客拉客、围追兜售、价格欺诈等扰乱市场秩序实施“零容忍”打击,全力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在严管旅游市场秩序的同时,持续优化旅游服务体验。“韶山一机游”小程序已接入全市旅游服务资源,实现通行证办理、换乘购票、门票预约、住宿预订等一站式服务,成为游客畅游韶山的“智慧助手”。目前,景区内随处可见的志愿者主动为游客提供咨询引导、秩序维护等暖心服务。“七日无理由退货和先行赔付制度”进一步保障了游客的消费权益,让大家游得放心、游得舒心。
【志愿微光 :汇聚伟人故里“温暖河”,传递时代正能量】
山西游客李先生的经历,是韶山志愿服务温度的缩影。10月6日,李先生及其爱人脚伤求助后,正在执勤的蓝天救援队员与“韶小卫”志愿者立即上前,细心为老人处理伤口、妥善照料,这份“雪中送炭”的关怀让游客感叹“比亲人还亲”。国庆期间,韶山市每天有近500名志愿者和各单位值班人员坚守一线,在景区引导、秩序维护与安全保障等岗位上默默奉献,为游客畅游与市民欢度佳节提供了有力支撑。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座常住人口不足10.05万人的县级市,注册志愿者近3万人,形成“全民志愿”的独特生态。从“为理而来·红杜鹃”百人千场理论宣讲团到“小小红色讲解员”培训营,从“阳光五号义剪”到“团团希望小屋”,从“五好为老”到“邻里守望·助残”志愿服务队,各类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构建起“老中青”全覆盖的服务网络。这种“有时间做志愿者”的文明风尚,让“伟人故里映山红”志愿服务品牌成为典范,更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红色热潮:点燃游客家国“炽热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10月7日,来自广西周先生一家三代28人齐聚毛泽东广场,92岁老爷爷颤抖着献上亲手扎制的花篮,他们共行三鞠躬礼的场景,成为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注脚。国庆期间毛泽东同志故居单日参观量不断攀升,但游客们自发形成“静默长廊”,秩序井然。
这种“红色磁场”的背后,是韶山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园内,青松翠柏掩映中,游客们参观延安窑洞、泸定桥等复刻场景,耳畔回响着《论持久战》的慷慨陈词,感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人风范;红五星剧场《最忆韶山冲》的演出正以全息投影技术重现革命豪情——当光影交织的舞台中央,青年毛泽东与乡亲们共耕南亩的场景跃然眼前,虚拟与现实叠合的稻浪、星火、号子声,让观众仿佛穿越回那个热血沸腾的峥嵘岁月,每一帧画面都激荡着“为有牺牲多壮志”的磅礴力量。
数据显示,90后、00后游客不断攀升,他们通过“红色剧本杀”“革命诗词挑战赛”等创新形式,在互动体验中深化对“家国情怀”的认知,真正实现“红色旅游从看景到入心”的升华。
【研学展演:传承红色基因“新火种”,培育时代新青年】
10月2日下午,韶山红五星剧场,韶山思政教育实践中心谭咏晴老师以《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为题的思政微课引发强烈共鸣。她通过梳理毛泽东主席对青年寄语的历史脉络,结合毛主席为韶山学校题名、青年时期求索等鲜活案例,构建起“个人理想—教育救国—革命实践—国家希望”的逻辑链条,与观众共同探讨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引导大家深入思考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激励他们在未来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国庆期间,韶山推出红色精品课程展演,来自思政教育实践中心、韶旅集团、红旅集团等单位的研学讲师,分别在《最忆韶山冲》红五星剧场、毛泽东纪念园、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韶山学校门楼展陈等多个场地开展情景教学,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红色研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课程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广大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目前,韶山年接待青少年研学团队超130万人以上,真正实现“把红色资源变成生动课堂”。
“十一”的韶山,以一袭“红”涌动全城,“她”将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鲜活与情怀的炽热熔成触手可及的沉浸体验。韶山之旅,不仅有历史的温度可触、文化的脉络可感、家国的情怀可寄,更以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一次对初心的淬炼、对信仰的传承、对时代的回应。从智慧治理织就的“安全网”到志愿服务汇成的“温暖河”,从红色旅游掀起的“炽热情”到研学展演点燃的“新火种”,韶山正以红色精神为经纬,编织着新时代文旅融合的璀璨华章。
未来,韶山将以“红色+”为创新引擎——让红色资源与科技赋能共舞,让红色故事与青春表达共鸣,让红色基因与时代脉搏共振。持续深耕“红色+科技”“红色+教育”“红色+生态”的融合生态,让红色记忆在数字长卷中焕发新生,让红色精神在青年群体中落地生根,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永葆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
来源:韶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绿色的草地
编辑:覃磊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