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2025-08-18 17:30:54 字号:

韶山融媒讯(通讯员 庞新梅)2025年8月15日是第3个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两山”理念,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与荣光,共建美丽中国,需要你我都是行动派。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们党波澜壮阔的治国理政实践中,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处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突出位置,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推进;从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启动,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深化,一项项有力举措,彰显了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也取得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2024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约60%;成为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贡献了全球1/4的新增绿色面积;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我们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比如,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重发展、轻环保的现象,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牺牲环境,违法排污行为时有发生;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绿色生活方式尚未完全形成。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退缩,更不能懈怠,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和宣传渠道,广泛宣传“两山”理念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通过举办讲座、开展主题活动、制作宣传资料等形式,将“两山”理念传递到每一个角落,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化知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消费观,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模范践行者。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绿色出行等。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环保志愿活动等,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企业来说,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保投入,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要采取有力措施治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让我们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绿水青山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让金山银山成为我们幸福生活的坚实支撑,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审:谢茂丰 二审:刘湘利 三审:李霓)

来源:韶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庞新梅

编辑:王开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