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说的就是剪纸艺术。当灵感在脑海中闪过,一把秀气的剪刀,一张鲜红的宣纸,纸屑飘落间的片刻功夫,便剪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形象,如此简单的两样东西放到48岁的如意剪纸非遗传承人欧兴伟手里,就能描绘出一幅幅意境深远的画面。



12月5日,为期两个星期的清溪镇学习、践行“十九大”精神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意剪纸”作品展在人民广场开展,30余幅作品中,欧兴伟的作品占到一半。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了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肖像、毛泽东求学、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作报告、习近平与特朗普会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等。其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十九大主题作品最为复杂,多处采用雕刀镂空,大红色调显得非常庄重喜庆。所有剪纸作品令前来观展的市民赞不绝口。
“此次展览的作品,我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剪的,每天剪到深夜,忙活了大半个月。希望借助剪纸艺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毛主席领导我们站起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富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正领导我们强起来,我的剪纸,就想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谢。”说起剪纸,欧兴伟滔滔不绝。
欧兴伟1969年出生,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后于长沙电影学院进修,主攻国画。1987年参加工作,一直负责镇文化站工作。1993年举办书画展,他的作品因贴近普通人生活,形象生动活泼,受到群众欢迎。当时的如意镇活跃着一大批剪纸文化传人,有人建议他可以学学如意剪纸。甫一接触,欧兴伟就被深深吸引,师从如意剪纸艺人郑顺从老人。

“最初是剪一些传统的东西,大部分是婚庆的传统图案,如中花、角花、喜烛、花草鸟雀等。我的美术功底好,剪纸上手快,郑顺从老人毫无保留的把剪纸技术传给我了,如意剪纸艺人不少,我也经常去请教其他老师傅。”欧兴伟表示,随着时光的流转,他的创作主题也有了新的特点,慢慢地开始了红色创作——以毛主席故居和毛主席各个时期在各种场合为题材创作了多幅剪纸作品,如毛主席与手执羊鞭的牧羊人交谈、毛主席在延安开会、毛主席回韶山……一幅幅场景栩栩如生,生动地定格了主席的精彩瞬间,表达了群众对主席的无限怀念和无限敬仰之情。
2010年,如意剪纸被列入湘潭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欧兴伟和师傅郑顺从一起成为了如意剪纸的传承人。

2011年,市文化馆在韶山学校、北关学校成立了非遗教习所,对韶山的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欧兴伟受聘为授课老师,为孩子们教授如意剪纸。
2012年,如意剪纸传承班在市文化馆开班,欧兴伟担任授课教师,近50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如意剪纸,憨拙质朴,取材自然,为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欧兴伟说,他没有想到,重回课堂,剪纸这种传统艺术,居然特别受孩子们的欢迎。“只要孩子们愿意学,我就愿意教。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东西,不能丢。”
2013年,在欧兴伟的建议下,原如意镇以剪纸展览庆国庆为主题,邀请剪纸传人悉心创作、知名公司精心策划,制作精美优良的剪纸集,广赠民众,向广大来韶游客展现如意剪纸的精髓,展现古老艺术魅力。
近年来,欧兴伟不断摸索如意剪纸的技术改良方式,为了提高创作成功率,很多繁杂的作品细微处他采用雕刀进行镂空,每幅作品保证了“不断筋”,用两个指头就可捏起来;为了利于收藏,剪纸材料也从普通的红纸提升为经久耐用不变色的宣纸。
24年来,欧兴伟对于如意剪纸艺术的痴迷不减,他总是挤时间在红白相间的世界里创造出一件件多姿多彩的艺术品。

欧兴伟说:“我的新梦想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上剪纸艺术,希望如意剪纸作品经过精美包装后引发社会关注,进而提高如意剪纸知名度,打造如意剪纸品牌,形成产业化发展,使这一民间艺术长盛不衰。”
来源:韶山市新闻中心
作者:余拙
编辑:刘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