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金融时报】金融生态引来“源头活水”
2015-11-17 10:32:03 字号:

  走进湖南省韶山市永义乡狮山村村支书郭超煌的办公室,一块“湘潭市级信用村”的牌匾格外醒目。郭超煌指着这块牌匾说:“诚信是一张名片,更是发展的软环境,只要把这张名片打造好了,这个地方的经济也就上去了,村民们口袋里的钱也就越来越多了。”

  这只是韶山市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当地已连续3年获得全省县(市)域金融生态评估综合排名第一的殊荣。韶山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韩波向记者介绍,该市突出政府主导,制定了创建规划和考核奖励办法,与全市29个单位和部门签订了金融创安目标责任书,使创安工作从组织上和措施上得到了保障。同时构建了“政府主导、央行推动、部门配合、整体联动”的格局,为探索建立金融生态建设长效机制打下了基础,2010年就获得了“湘潭市级金融安全区”的称号。

  2008年后,狮山村从抓村民诚信入手,在人行韶山市支行的指导与推动下,帮助村民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开展信用农户等级评定活动。现在该村有评级授信农户337户,其中24户信用农户获得韶山农商行136万元的信贷支持。截至2015年7月末,“狮山模式”已推广至韶山9个村,占全市行政村的16.4%;全市已采集农户信用信息3807户,采集率为76.77%;开展农户信用评级1173户,授信879户,授信额度7934万元;29个行政村被湘潭市和韶山市分别评为信用乡(镇)村,创建率为47.74%。

  韶山市政府出台了“两支一扶”政策,拿出1000万元,建立了涉农小额贷款财政贴息和涉农企业风险补偿基金,创新了财政精准支农支小和扶贫的新路子。经过近3年的努力,韶山市累计清收不良贷款2826万元,实现了全市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不良贷款全部清收到位。韶山市还力抓农村金融生态建设。一是建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二是不断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截至2015年6月末,设置助农取款服务点83个,覆盖了全市所有行政村及主要集贸市场。配置ATM36台、POS机及电话支付终端790台,实现了ATM和支付终端乡镇全布放。三是大力推进农村移动支付服务。

  “诚信高地,资金洼地”,这是人行韶山市支行负责人形象的比喻。据统计,截至2014年末,韶山市各项存款余额49.97亿元,年均增长19.35%;各项贷款余额25.38亿元,年均增长38.86%。

  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截至2014年末,韶山市GDP达64.72亿元,是2008年的2.75倍,年均增长18.3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产值137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3.11亿元,同比增长22.9%;实现财政收入4.89亿元,城乡人均年收入24119元,分别是2008年的3.18倍和2.07倍。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招来了“金凤凰”。2008年初期,韶山只有工行、农行、建行和农信联社4家银行机构,现已有邮储银行、华融湘江银行、农发行、农商行、光大村镇银行等9家金融机构落户韶山。近3年来,韶山市先后引进企业51家,引入资金96.61亿元。

  (转自2015-11-17金融时报 作者 宋矛 张建军 彭跃红)

来源:

编辑:刘峻辰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