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楚辞》:方言中的浪漫与风骚
2017-08-07 15:59:55 字号:

 

 

      【《楚辞》其书】

  在那遥远的静静漂流着的湘水中,流淌着一位诗人的精神,祭奠着浪漫的神矢,诉求着清明的世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就是屈原。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心诗体,并且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楚辞》名句】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解读】

  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显然,我们可从这里发现,虽然屈原是楚国贵族,是个士大夫,可他在流放期间对劳动人民的深入接触,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这句话就表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解读】

  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击强秦的侵略,维护楚国的独立,实行清明的政治。诗人为了实现理想,虽九死而无一生,他也是心甘情愿,始终不悔。这种精神,影响了千百代人民。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解读】

  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体现了屈原一个至清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求索精神。

  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九歌·国殇》)

  【解读】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5、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大司命》)

  【解读】

  谕指诗人感叹自己没有新相知的欢乐,却有与妻子生别离的悲苦。后用以描述有情男女新相知的快乐和分别的痛苦。

  6、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解读】

  鸟飞千里最终回到自己的老窝,狐狸死的时候,据说那个头总是朝着它的出生地。这里用比喻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绝不背弃故国,最终要返归故国的决心;后用来表达人们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

  7、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九章·涉江》)

  【解读】

  这是诗人屈原自己乘龙驾马,去寻古帝重华(帝舜)同游于天上,以至于可以和天地日月一样亘古永存。这两句后用以指伟大的精神品格具有永恒的价值。

  8、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事。(屈原《卜居》)

  【解读】

  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您(还是)按照您自己的心,决定您自己的行为(吧)。龟壳蓍草实在无法知道这些事啊!

  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解读】

  世人都被污染,唯独我一人清净;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10、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渔父》)

  【解读】

  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

  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渔父走了,唱出了上面的几句歌: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这仍是“与世推移”的意思。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11、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解读】

  秋天的气息是多么的让人感到悲戚啊!萧瑟的景啊,草木荒的荒、落的落,一片衰败景象。

  这句话出自宋玉的《九辨》,宋玉是屈原的学生,写过很多赋。古人有悲秋的传统,大都源于此句。是诗人对秋的体会,千百年来得到了大家的共鸣。

  12、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宋玉对楚王问》)

  【解读】

  他唱的歌曲愈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宋玉的这句话表达了不为人知的苦闷,同时也表现了君子不与小人同日而语的崇高情怀。

 

  【《楚辞》故事】

  屈原投江

  战国时期,楚国和秦国争夺霸权。楚怀王很器重屈原,但是屈原的主张屡屡遭到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使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后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进王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遵守与秦王的约定,如期赴会,但是一到秦国,他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皇撤离郢都,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异乡和郢都被秦兵攻破的噩耗后,悲痛万分,仰天长叹,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汨罗江。

  屈原的尸体淹没在了汨罗江的滔滔江水之中,可是他的精神永远流传了下来。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楚辞》中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情怀。

 

  【《楚辞》影响】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令后世因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骚”,因其中的作品《离骚》而得名,故“后人或谓之骚”,与因十五《国风》而称为“风”的《诗经》相对,分别为中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鼻祖。后人也常以“风骚”代指诗歌,或以“骚人”称呼诗人。

来源:中国未成年人网

编辑:刘峻辰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