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新闻网讯(余拙 尹朝晖) 10月24日,记者从市农业局获悉,今年我市粮食生产获得了第10次大丰收,总产量达7.41万吨,比上年增加0.21万吨,增加2.9%,实现了10年连增。
据了解,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15.25万亩,比上年增加0.32万亩。其中旱粮种植0.35万亩,平均亩产354公斤(折算),与上年减少7公斤,总产0.12万吨,比上年减少0.14万吨。水稻种植14.9万亩,比上年增加0.68万亩,平均亩产489.3公斤,比上年增加0.34公斤,总产量7.29万吨,比上年增加0.34万吨:早稻种植6.95万亩,比上年增加0.54万亩,平均亩产437公斤,比上年增加2公斤,总产3.04万吨,比上年增加0.26万吨;一季晚稻和中稻种植0.66万亩,比上年减少0.13万亩,平均亩产538公斤,总产0.36万吨,比上年增加0.07万吨;晚稻种植7.29万亩,比上年增加0.26万亩,平均亩产534公斤,比上年增加2公斤,总产为3.89万吨,比上年增加0.15万吨。
多年来,我市粮食生产受种粮效益低、外出务工人员多、重点工程建设多等因素的影响,处于低谷状态。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2013年粮食生产的意见》,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市农业局也强化了系列措施: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通过“一卡通”将各项惠农补贴及时、足额、准确地发放到种粮农户手中;积极与财政、乡镇等单位沟通协调,对全市农业生产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积极遏制耕地抛荒。一方面大力推广集中育秧,加强示范基地的建设、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加强病虫害预警预报和统防统治等措施,另一方面,加大对耕地使用情况的巡查力度,对人为抛荒的建议发包方依法收回土地承包权;实行高产项目带动。在银田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项目示范种植双季稻;强化农业技术服务。在抓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绿色防控等节本增效实用技术的基础上,推广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和安全齐穗三项关键增产技术。农技人员实行分乡镇包干开展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通过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指导,实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目标。
来源:韶山市新闻中心
作者:余拙 尹朝晖
编辑:刘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