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一新的楼房,干净整洁的院落,摆放井然的什物……临近午时,记者走进银田镇敖石村村民张大全家,他家正在做午饭,厨房里干净明亮,厨具井井有条,燃气灶上火苗呼呼,不到15分钟,两菜一汤就端到了餐桌上。
据张大全介绍,他家2008年建成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通过沼气“一池三改(改厨、改栏、改厕)配套,养殖粪水和生活污水都自流入了沼气池,彻底改变了过去做饭烟熏火燎,养猪蚊蝇滋扰、粪水横流“脏、乱、差”的生活环境。2011年,他家花了3000多元又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如今全家面貌焕然一新。
自2000年以来,银田镇敖石村村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推广新能源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成为我市新能源建设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至2012年底,该村已建有农村户用沼气池115个,沼气建设一池三改配套率达100%;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太阳能热水器80台。新能源的推广应用,有效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村民节能环保意识大为提高,村容环境得到明显整治,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2011年,该村被评为“湘潭市新能源示范村”。
同时,该村大力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把种植和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多产出、多利用、少投入、少排放、优质无害、农业生态环境平衡的目的。
村民庞立新告诉记者,他家兴建了一个12立方米的上流式浮罩沼气池,通过科学综合利用沼气,把沼气与生态农业、庭院经济有机结合运用,每年节约能源开支800元左右,节约农药、化肥开支400元左右,减少牲猪防疫治病费用300元左右,利用沼渣、沼液使水稻增产5%以上,池塘养鱼增产15%以上,每年可实现增收节支3000元左右。
村民谢军山家2004年建起了一个15立方米的沼气池,2006年又承包了30亩的渔塘,充分发挥沼气池的综合利用效益,发展“猪—沼—渔”等为模式生态农业,2008年渔场又建起了“垂钓农家乐”,家庭每年收入达15万元。
至2012年底,该村推广应用沼气生态农业模式500亩(猪—沼—菜100亩,猪—沼—瓜300亩,猪—沼—渔100亩),每年可减少农药化肥支出20万元,实现农业增收效益15万元,户均实现增收节支636元/年。
农村能源建设“三分建,七分管”。为了长期地发挥农村沼气、太阳能使用效益,该村开展了“整治农村环境,巾帼志愿者在行动”的主题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创“五好文明家庭”,“学雷锋、爱韶山、美化家园”等活动,把农村沼气、太阳能建设纳入评比“五好文明家庭”和“绿色家庭”评分内容。去年该村在村委员广场安装了4盏太阳路灯和景观灯,组织村上妇女成立了“妇女文艺宣传队”和“腰鼓队”,利用农闲和晚上组织全村妇女跳“广场健身舞、交谊舞”,以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宣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新能源建设。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全村村民节能意识、环保意识大为提高,都把建设美丽家园变了日常习惯和自觉行动。
来源:韶山市新闻中心
作者:文丽 侯春燕
编辑:刘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