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向帆
记者:十八大召开后,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教育局是如何做的?
向帆: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我市教育系统在十八大期间和随后的一段时间,局党委组织教育系统广大干职工集体观看电视报道,召开党政负责人会、全局干职工会、学校支部书记、校长会议,向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迅速传达十八大精神,并就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动员安排,以增强学习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同时,充分利用教育网络信息平台,以及校园网、黑板报、手抄报等开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专栏,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座谈活动,组织系统党员、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在教育系统形成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

访谈中
记者:近几年来,韶山在教育工作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想知道在优化教育环境的同时,教育局是如何致力于打造“普惠教育、优质教育、创新教育”三大品牌的?
向帆:普惠教育已落到实处 。去年,我市首开先河,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施了十二年免费教育,免除了高中阶段学费,同时,全面推进特殊群体学生重点关爱工程,完善了贫困学生资助体系,采用“免、补、贷、助、捐”五种途径,确保了全市贫困家庭学生无一人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优质教育初步彰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目前,我市幼儿教育已步入全省先进行列,去年,更被省教育厅授予学前教育先进单位,今年我市高考喜获丰收,200多名学生参加普通高考,本科上线85名,超额完成了湘潭市局的既定目标。二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去年至今年,总计投资一亿多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资8000万元新建华润学校,并同时于去年底创建成省合格学校;投资3000万元,用于韶山学校、韶山学校小学部、镇泰学校的提质改造;投资2000万元,基本完成银田镇中心幼儿园、清溪镇中心幼儿园、华润幼儿园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投资800万元,在湘潭市率先创建成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试验县市;投资近200万元,切实改变了湘乡新划入韶山的学校面貌。
创新教育正深入实施。一是创新德育管理。全市深入开展了以“读红书、看红剧、唱红歌、做红事、当红色接班人”的“五红”活动、以“六个一”主题活动为载体的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创新课堂改革。各学校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深入开展“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研究,去年,我市成功承办了由中央教科所主办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讨会,来自20多个省市400多名优秀教师和教学专家参加了研讨会,我市共有11名语文教师和2名校长获得赛课全国一等奖和校长论坛一等奖。三是创新学校安全管理。我局结合市情,制定和下发了《韶山市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办法》和《韶山市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实施方案》等。实行“政府主导、部门监管、校企合作”的学生上下学交通运营模式,切实抓好校园安保体系、学生饮食卫生保障体系、学生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体系的“四系”建设,对每一起安全责任事故都严肃问责,让“人人落实安全责任”有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记者:党的十八大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更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局将会怎样贯彻落实这一点?
向帆:党的十八大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根据这个大方向,我们教育系统初步确定了“一、二、三、四”的教育发展思路:“一个宗旨”,即以创办韶山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放眼全国,领跑湖南的的眼光,将韶山教育创办成中国农村教育的窗口。“两把抓手”,即抓项目建设、抓绩效考核,通过两把抓手,切实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省合格学校建设和教育重点工程;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质量有新的提高,使学校办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打造“三大品牌”,即通过打造普惠教育、优质教育、创新教育三大品牌,力求在教育发展水平上求得新的突破。实施“四项工程”,即全面实施普及十五年义务教育工程、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建设工程和名生、名师、名校长、名校“四名”工程。
具体措施则体现在力求实现五个方面的“突破”上。一是在教育均衡发展上求突破。通过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创建,规范幼儿园管理,实行公办与民办并举,提升幼儿教育发展水平。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让韶山广大学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求突破。广泛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深入实施“双名”工程,培养一批名师名校长;不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三是在深化素质教育上求突破。充分利用本地本校现有的课程资源以及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开发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积极借鉴外地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扎实推进课改样板校建设工作,并加强对课改工作的督促检查与分类指导。四是在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求突破。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建设精品专业,打造精品课程,积极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工程、职业素养培育工程、创新教育和实践工程,着力打造韶山职教品牌,主动服务“五个韶山”和“两个率先”建设,积极为本地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五是在教育宣传上有新突破。当前我市教育事业正处于十分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教育宣传工作是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工作,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来源:韶山市新闻中心
作者:刘花 欧正清
编辑:刘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