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难 忘 那 可 爱 的 三 位 姑 娘
——记韶山令人回味无穷的往事
2013-07-09 12:12:27 字号:

  日前,世界创富企业联合会执行主席、中国企业报达沃斯特派记者王世安给韶山市委宣传部寄来了一篇稿件,文中回忆了多年前他在韶山采风时与毛文、毛毛、谭娟三位姑娘的巧遇,姑娘们的热情、淳朴,给他留下了历久弥新的深刻印象。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他希望通过媒体打听到这三位姑娘的现状,以便追踪采访,再续新篇。

  “毛家饭店”后来人

  第一位姑娘叫毛文。当时她才16岁,是个高中生。

  初见毛文是2004年8月5日,也是我第一天到韶山的日子。在毛泽东主席汉白玉像前,我请她摄影。每每交谈,毛文都会微笑,露出两个小酒窝,纯净的就像仙女一般。在得知我在韶山没有任何认识人的情况下,她毛遂自荐地担起了为陌生人免费导游工作。

  她带领我参观了毛泽东主席的故居及祖父和父亲的坟墓等众多景点。

  一路上,她没喝我一口水,也没吃我一顿饭。途中还遇到一场大雨,她险些被浇透。当她带我赶到闻名海外的“毛家饭店”韶山总部时,我才突然发现,原来毛文竟是“毛家饭店”董事长——汤瑞仁老太太的孙女。

  毛文自豪地说,她也是“企业家”,早早参与了奶奶的经营活动,常常在毛家饭店“义务”帮忙。她认真的说,长大也要像奶奶一样做一个大企业家。那一刻,我不再只觉得她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小姑娘,而是一个人小志大,值得尊敬的成年人了。我至今,仍珍藏着与毛文的合影,不时的拿出来看看,回忆那一路的谈笑,还有她谈到未来时认真的表情……

  开店的“毛远新”之女

  第二位小姑娘,她叫毛毛,当年不足20岁。

  夜已很深,天空星星闪烁。我吃过晚饭,到街上散步很久后才回到住处门口。只见一个小姑娘独自一人坐在门口。她见我走来便递过酸枣。

  于是,我们随便聊了起来。她说,父亲叫“毛远新”,我问可是主席的亲侄子,她回答不是,但名字一字不差,是在韶山土生土长的人,以前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企业家。说到此,她神情骄傲。但是父亲得绝症已经去世,妈妈大病一场还没有好,她独自一人支撑起这个店。

  她特别热爱主席,在父亲留下的店里,特别是柜台上都摆放了许多毛主席像,用毛巾擦得闪亮。她说,她不想离开妈妈,想找个“倒插门”的女婿,家有10多万的家产,生活过得不错。我随口问,给你介绍一个外地“帅哥”可否?她很大度,开朗地说,可以,就怕“帅哥”不肯来。毛毛说,自己经营的东西不少,一年挣个10万、8万的还不算困难。她不奢求挣太多的钱,只希望毛主席的客人来到店里满意就好。

  我不由感慨地摄下她经营“毛远新店”的门脸、牌号,记住她在韶峰景区门楼处,她当时递过的“君子之交”毛远新的名片,我至今还保存着,想再深入挖掘一下素材。离开韶山时,由于有急事赶路,我再想回头看望她已经来不及了……

  送腊肉的“红日”姑娘

  第三位姑娘叫谭娟,22岁。韶山冲红日饭店总经理,长相清秀,为人爽快。

  “别走了!如果不走的话,还请在我店里吃,我安排你们住下。”我至今仍记得在走出饭店很远时,她那挽留的声音。

  那天是2004年8月6日中午,晴空万里。那天偏中午,我在红日饭店,无意中受到好姑娘谭娟的热情接待。她给我上了两道菜,往返几次,我发现她待人忠厚,气质绝佳。经询问,得知她原是大宾馆的服务员,曾先后为胡锦涛等中央领导服务过,是个服务明星。谭娟说,她看来韶山的毛主席客人特别多,就主动辞职,在父母的帮助下,经营起红日饭店,当起了小老板。

  当她了解到我第一次到韶山时,便免费当了韶山的讲解员,细说韶山景点和传奇。看我没吃过韶山的腊肉,便给我包了一包,还送主席的光盘等。当我付钱时,她说什么也不要钱,“全当为主席招待一次客人”。仅见一次面,吃一顿饭,便送给逗留仅一个小时的陌生人昂贵的腊肉?真让人动容!礼重得不好意思接受,但又却之不恭。她挽留我多住些日子,多走多看。那实实在在的劲头,真把我当成了亲人。我实实在在地享受了一次——毛主席客人的丰厚待遇。这一幕幕看起来简单,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涉及利益的驱动,真要做起来太难了。这段情怎能让人忘却?如果我再到韶山,一定到毛主席铜像斜对面20米处——红日饭店,再去看她……

  韶山,你是全国人民敬仰的地方;你是红太阳毛泽东主席诞生的圣地;你曾哺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如今,韶山人民正以他们的奉献精神,努力践行着“唯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每当毛主席诞辰之际,我便想起韶山,想起了那三位可爱的好姑娘,不禁要问:你们现在可好么?     王世安

  (有得知毛文、毛毛、谭娟现状的朋友,请告之作者王世安,联系电话15942818999)

来源:韶山市新闻中心

作者:王世安

编辑:刘峻辰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