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先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同志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对其进行了精辟概括和高度赞扬,是韶山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当前,韶山处在推进“两个率先”、建设“五个韶山”的重要时期,各项事业方兴未艾,重点项目建设全面铺开,需要我们充分激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激情和斗志,进一步丰富韶山精神的内涵,弘扬韶山精神,切实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两个率先”发展进程。
一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
弘扬韶山精神,要学习主席强烈的时机和机遇意识,牢牢把握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不负重托的使命感,将上级的政策、发展的机遇,落实到具体行动和项目上,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为韶山“两个率先”提供支撑和保障。一是强化发展理念。抢抓机遇要狠抓项目。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落实,将项目建设作为推进“两个率先”、建设“五个韶山”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快文化旅游、新型工业、商贸服务、现代农业四大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落实韶山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大力发扬“敢字当头、争字为先”的韶山精神,牢树开放意识和市场意识,充分运用政策性和市场性“两种资源”来争取项目、破解难题,增强韶山发展后劲。二是做好项目储备。将狠抓项目立足于早,着眼于实,进一步破除等、靠、要的思想,积极做好对接中央、省市政策变化的准备,围绕“率先富裕”主题和毛泽东诞辰120周年重大时机,精心包装、策划、储备一批关系韶山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依托率先富裕项目库建设,加大“跑部进京”和招商引资力度,紧盯重点项目不放,争取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韶山的更大支持,形成储备一批、落地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机制。三是搭好发展平台。坚持大规划引领、大项目支撑、大手笔推进,努力凝聚发展合力,强化发展举措,以国际视野、国内一流、韶山特色为宗旨,精心搭建风景名胜区、园区、沪昆新城等发展平台,积极整合共建办、发改、招商等各方面力量,搭建“共建韶山”活动平台,将实体平台和招商平台有机结合,打造重大项目建设的良性载体,争取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韶山。
二要攻坚克难,敢于破题
弘扬韶山精神,要敢于正视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做到“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不讲“不能办”,只求“怎么办”,想方设法破解难题,全力扭转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推进困难、运行不畅等不利局面。一是要善于提前谋划。用发展眼光谋划项目,加快编制高标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韶山“5A”景区总体规划、游客综合服务中心规划、韶山核心景区及韶山景区提升改造规划、韶山沪昆新城建设规划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规划体系,围绕构建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商贸服务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明确产业发展功能分区和项目布局,加强土地储备和开发,降低用地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要善用市场手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遵循市场规律来谋划发展,依托市场理念来推动工作,学会借助市场手段,运用市场化运作、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创新投融资平台等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大力推行土地信托、BT、BOT等新型融资模式,争取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对政府投资性项目的贷款支持,广泛吸引社会民间资本投资,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程。三是要善用群众工作法。注重项目推进中的方式方法,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保障项目进度和群众利益,坚持从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注重到项目一线去联络感情、掌握情况、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到一线去向群众宣传政策,使群众真正了解各项法规政策和自身合法权益,促使群众理解和支持项目建设,以人性化的工作态度,灵活变通的工作方式,为项目建设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要强化责任,勇于担当
弘扬韶山精神,要继承革命先烈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风采和意志,在重点项目建设这个“主战场”上,以事不避难、敢想敢干、奋勇向前的精神,忠于职守,不辱使命,主动担负起实现韶山“两个率先”的历史重任,以领导干部的实际行动来推进项目建设取得实效。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建立健全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对每个重点项目都明确了一名以上的市级领导负责协调工作,各重点项目联点领导干部和各责任单位“一把手”,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责任,把重点项目建设摆在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倾力服务项目建设,全程参与联系重点项目的立项申报、资金引进、土地征用、施工建设等各个环节,亲自为重点项目建设排忧解难、保驾护航。二是完善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完善“五包一”的项目推进责任制,对重点项目建设实行目标责任管理,认真落实重点项目联席会议、重点项目信息通报等工作制度,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解决措施,强化纪律约束,通过制度手段把各级领导干部的精力集中到抓项目上来,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三是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各项目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做到任务直接部署、工作直接过问、问题直接调度,确保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显现,不讲客观、不讲条件,真抓实干地推进项目建设。构建全市“一盘棋”,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千方百计争项目、争分夺秒建项目、齐心协力服务项目,努力构筑抓项目建设促率先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
弘扬韶山精神,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也要分秒必争、埋头苦干。要紧跟“十二五”时期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紧盯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不断加快项目建设进程,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以项目建设的突出成效来展现韶山发展的巨大成果。一是实施开竣工管理。对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开竣工管理,制定重点项目开工时间安排表,明确建设时限,各责任单位结合实际,将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间点,采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立体施工、交叉作业等方式,确保项目如期开竣工,特别对核心景区外环公路、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等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的重点项目,要采取超常规的举措,争取年底全面开工一批。二是提升服务水平。各级各部门要将优惠政策落实,强化服务意识,实行公开承诺、首办负责、限时办结和过错追究等制度,坚持依法行政、简化办事程序,主动上门服务、畅通“绿色通道”,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打造“一条龙”全程式服务品牌。对重点项目实行挂牌保护,严厉制止“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严厉打击破环投资环境、阻碍重点项目建设的违法行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创造有利于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的外部环境。三是强化督查力度。建立健全项目建设联合督查机制,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重点办强化统筹协调,进一步发挥督查调度“指挥棒”作用,采取督办、通报等措施,形成项目建设督查调度长效机制。制定落实《韶山市重点项目建设考核奖励办法》,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考核机制,严格兑现奖惩制度。发挥媒体监督促进作用,对各类违法行为和服务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公开曝光,对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及时报道,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项目建设,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来源:市新闻中心
编辑:刘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