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新华网】让爱心书屋成为农民兄弟的精神乐园
2009-12-26 00:00:00 字号:

   “农村经济发展了,大家对书籍也越来越渴望了,感谢《中国艺术报》千里迢迢为我们送来了丰盛的精神食粮,我代表韶山村的父老乡亲感谢你们!”在接过《中国艺术报》韶山村爱心书屋的铜牌时,十七大代表、湖南省湘潭市韶山村党总支书记毛雨时难掩激动的心情。9月14日、15日,带着为基层文化建设贡献绵薄之力的一腔热忱,本报在湖南省湘潭市韶山村和菱角村分别举行了《中国艺术报》韶山村爱心书屋和菱角村爱心书屋的挂牌仪式,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和广大村民的热烈欢迎。这也标志着本报爱心书屋工程正式启动。

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尽力

    9月中旬的湖南湘潭虽然已是秋天,但依然骄阳似火。在诞生了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韶山村,14日下午,爱心书屋挂牌仪式还没有开始,几百位韶山村的乡民已经从四面八方聚拢了过来,上百名来自祖国各地参观毛主席家乡的游客也聚拢了过来。

    仪式在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前举行。大家首先向毛主席像敬献花篮。随后,本报总编辑李树声代表《中国艺术报》向韶山村爱心书屋捐赠了首批2000册图书和DVD播放机,并颁授了《中国艺术报》韶山村爱心书屋铜牌。看到一摞摞图书,村民们纷纷以热烈的掌声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游客们也举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

    15日上午,本报在湘潭市晓霞山湖南省文艺家深入生活联系村——菱角村举行的《中国艺术报》菱角村爱心书屋挂牌仪式现场同样场面热烈、气氛感人。当地村民用节日的鞭炮和锣鼓欢迎这支送来精神食粮的小分队。菱角村村民住得比较分散,但听到《中国艺术报》要把爱心书屋设到村里,村民们早早地赶到了现场,很多周边的村民也纷纷赶了过来。在爱心书屋挂牌仪式上,李树声代表报社向菱角村党支部书记张恩奇和村委会主任谭润泉捐赠了1000册图书和DVD播放机,并颁授了《中国艺术报》菱角村爱心书屋铜牌。

    李树声在爱心书屋挂牌仪式上表示,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指示,其中把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作为实施重大公共服务工程之一专门提了出来,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的支持下,《中国艺术报》做出了为农村捐建爱心书屋工程的规划,决心以实际行动,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尽一份力。

    得知报社要在湖南湘潭市农村设立爱心书屋时,报社干部职工非常踊跃,几天的时间里就捐赠了2000册左右的图书,很多同志更是把自己心爱的图书捐了出来。

    此次捐赠的图书中还有很多是中国文联领导和协会领导及相关部门捐赠的。其中包括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个人捐赠的4大箱约300册图书。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罗杨,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赵长青和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李荣海和国内联络部的同志也特地捐赠了大量图书。

    大家表示,要通过爱心书屋共建农村先进文化,共享人类的智慧文明和精神财富。

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出力

    爱心书屋挂牌仪式结束后,广大村民们翻阅着图书,高兴地说,感谢《中国艺术报》对我们基层农村的关心。其中很多儿童类的书籍更是让众多小朋友们眉开眼笑。

    毛雨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虽然现在村里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村民们看书难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艺术报》有计划地送书到农村,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而且还送来了DVD机,帮助我们随时看电影和各种讲授农业生产知识的片子。这对青少年尤为重要,因为只有提高青少年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才会有农村文化的大发展,从而实现农村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艺术报》菱角村爱心书屋坐落在村部小学的一角,面积虽然不大,但安静简朴,推开明亮的窗户,就能看见绿油油的农田,一派“莲香入户听书声”的诗情画意。张恩奇介绍说,书屋有专人负责管理,每天来借书和看书的群众很多,特别是四大柜子的文学艺术类书籍最受村民们的喜爱。

    本报爱心书屋的设立得到了湘潭市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湘潭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赵志超表示,《中国艺术报》捐赠的图书都是文学艺术类的,这类图书对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充实休闲时间,很是宝贵。

    韶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钟立新表示,《中国艺术报》在韶山村设立爱心书屋,不但给韶山人民送来了宝贵的精神食粮,还将推动韶山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和繁荣,对韶山市和谐文化的建设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湘潭县委副书记蒋立军说,一个村要实现经济上的繁荣和富裕,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非常关键,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中国艺术报》爱心书屋设在菱角村,对于繁荣湘潭县的农村文化是一个良机。

为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加力

    《中国艺术报》在湘潭市设立爱心书屋之际,正值湘潭市举办第二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很多参加艺术节的艺术家们与《中国艺术报》赠书的同志一起赶到爱心书屋挂牌仪式现场。

    爱心书屋挂牌仪式结束后,艺术家们还即兴现场为村民们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书法家罗杨、朱培尔,画家柴京津、陈济谋、陈君、胡涛等为乡亲们题字画画;著名歌唱家方明演唱了脍炙人口的歌曲《颂歌一曲唱韶山》;济南军区文工团歌唱演员白洁琼将《大地飞歌》、《美丽的心情》等极富抒情性的歌曲送给乡亲们,著名民间艺术家“鸟叔叔”阎福兴表演了全套的口技绝活,赢得场下观众的一片喝彩。

    艺术家们纷纷表示,捐赠图书到最基层的乡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村民们得到了好书,乡村的文化建设得到发展,报社能够加强和基层农村的联系,这是一件多赢的好事。像这样的爱心送书活动应该多举办,只有切实帮助农民们解决文化生活上的困难,整个社会的文化之水才会活起来。

    罗杨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建新村,不能把新农村建设仅仅视为物质化的盖别墅、修马路,而应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两方面同步繁荣。收藏家刘文杰非常看重读书对于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他说,爱心书屋的设立为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文明和谐的乡村文化氛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正在菱角村体验生活和为群众义务表演的湘潭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陈献民说,爱心书屋太好了,村民们太需要了!《中国艺术报》送来的书都是涉及文学艺术各门类的书籍,这对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逐步培养乡亲们的艺术欣赏能力,非常有帮助。

    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画家陈济谋说,《中国艺术报》爱心书屋工程在文化的“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基础建设”方面做了一件实事,既符合国家文化建设的精神,又是媒体单位致力于公共文化的有益实践,对促进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的普及、促进农村和谐文化建设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摄影 本报记者 孟祥宁)

来源:新华网

作者:孟祥宁张…

编辑:刘峻辰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